戏子的博客,记录个人工作、生活。

0%

《居家男人》

大约在2010年左右的时候,我会经常在PPS这种视频流软件上面看尼古拉斯凯奇的电影。他早期的一些作品还是令人印象深刻。相较于那些有名的动作片,《居家男人》应该只是一部家庭剧小品,但却成了我这些年重复播放最多的他的片子。

故事很普通,两个原本相爱的大学生在毕业时各奔前程,十几年后,一个成了家住曼哈顿上东区的金融巨子,一个是某律所的女合伙人,事业上都很成功,却都没有组建家庭。在圣诞这天,凯奇有了一次体验家庭生活的机会——如果毕业时他没有登上去往伦敦的飞机在巴克莱实习,而是选择与女主厮守,那么十几年后他们的家庭生活将会是什么样子。

当然有纽约一般中产的琐碎和烦恼,以及一儿一女等种种家庭生活的幸福。电影还是在宣扬“家庭幸福比世俗成功更重要”的主题,让人们认清什么是真正珍贵的东西。我对这种类似"说教"的信息并不反感,但这绝不至于让我把这部片子反复观看,甚至我个人认为,这应该是比《真爱至上》更好的圣诞电影。

之所以能这样认为,纯粹是因为观看这部影片时的私人体验。这种体验并不在于电影的镜头、布景、台词这些评判一部电影的"指标",而仅仅在于片中场景的似曾相识,以及晏殊赋予"似曾相识"的另外一重意境——无可奈何。

面对生活中的各种取舍的时候,我们似乎有一个默认的"优先级"。这里面,个人的发展似乎是不言自明的第一位。因为逻辑是非常清晰的:你爱我,那么你会希望我好,你支持我追求我的发展,自然就是对我好。至于是否会为此失去其他,那倒不重要了。一旦有一方亮出这张牌,其他所有的理由都要退避三舍。这张牌往往还有一些别的登场方式,比如"这是为了我们共同的未来"、"这是我的梦想"等等。

影片的设定也是如此。凯奇为了追求自己的金融"梦"义无反顾地与女主在机场分道扬镳。登机前他向女主也基本上讲了一遍上面的逻辑,最后他说:"在伦敦的一年并不会改变什么。"

正是这句话让我有了一种无可奈何的情状。一是因为世事难料,一是因为你无法指责别人的健忘。而更重要的是,即便你做了万全的计划,即便你为此舍弃了你自认为需要舍弃的东西,但最终真正能实现计划的人,却并没有多少。这和你的能力,你的决心以及外界的环境都没有关系。

因为一定要舍弃什么重要的东西才能实现的计划,要么是舍弃的东西并不那么重要,要么是这个计划并不值得实现。舍弃不重要的东西,不需要用这么"宏大"的计划作为说辞;而一旦没有了真正重要的东西,也很难"身残志坚"地应对挑战。这很像你打算爬上珠峰,却要先砍断一条腿一样。身处其中的人往往很难看清这一点,但拉开一段时间的距离,很快就能看清楚。

而所谓"为了我好"的逻辑,只不过是没有根据的臆想。往往在做这种幻梦的时候,我们还不够成熟,却喝了太多夹杂了催熟添加剂的鸡汤。归根到底,是没有真正地认识生活——生活的途径,永远不止一条。

不过还好,我虽然也有自己的安排,但似乎没有这种权衡和取舍,反而得到了所有想要的。理智给出的方案在很多时候确实是最优解,但首先要确保的是理智处在最优的状态。我从来不做难做的选择题,我宁愿在这种问题上交白卷,因为我知道“割舍”这个词其实就是“自戕”的另外一种写法,而你永远不会知道这张卷子后面哪里能找到一个加分题。

影片中凯奇得偿所愿,自己住在全球最贵的豪华公寓内俯瞰芸芸众生。我很喜欢当夜幕降临,他穿着条内裤独自躺在床上的片段,此时他的卧室因为刻意的灯光调整显得狭小而逼仄,我也曾经以同样的dress code,同样的姿势,躺在这样的房间里。